2023年度总结
2023年度总结
2023年是研究生毕业,初入职场的一个阶段,这一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心路历程也算是目前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整年。这一年我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实习-延毕-实习-工作选择-初入职场-部门申请换组-成功换组-低绩效达成-自我反思),同样为了和去年的思考方式进行类比,我会把2023年的心路历程以及总结放在自己的订阅号和Hexo博客上,所以开始吧!
本文将包含而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2023年初我的生活方式
-
为什么延毕
-
自身性格的缺陷
-
工作的选择以及初衷
-
真实职场中难以理喻的人和事
-
为什么我会申请换组并拿了低绩效
-
对拖延的思考
-
未来展望以及目标
2023年年初
2023年初紧接着新冠刚放开,在忙完毕业所要准备的事情后,我回到了通用电气。去年说过,GE作为一个超级老牌企业,其流程和工作方式能让一个新人得到前所未有的Scope,为了寻求进一步的成长,我在疫情放开调整后就重新回到这里。因为WLB,在没有较长的工作时长的情况下,onsite的时候我会注意各种流程以及各种global思考方式,并留意整个Team组会每个人的工作content,并对其中感兴趣的加深了解。下班后会参加各种team conference,也会对整个Patient Care Equipments领域加以了解,对设计的各个部分进行总结。这段时光是很惬意的,一直能看到自己进步,并且听力和口语的提高也显而易见。我年初将原来距离公司2.5km的住处搬到了离公司0.5km处,去年我是早上7:30出门,步行5分钟,来到一个包子铺下面,点一份小笼包+一份豆浆(合计8元),然后在没有雨雪天气的情况下骑上共享单车,相比北京来说,车程不算拥堵,15分钟就抵达公司。而搬到新住处后早上的时间就更多了,一般7:50下楼吃个早餐,步行7,8分钟就抵达公司工位。Commute这一块确实没得说,非常不错的通勤体验,而且路上时不时会遇到部门的同事,虽然我没什么有趣的事情可以分享,但听他们唠唠嗑,也算是一种惬意的享受。这段时光一直持续到3月初,那是一个周一,我的电话被研究生同学打爆,说送审成绩出来了,让我看一下,看到他们都过了,我也在公司打开了教育系统,却发现我的盲审被打了合格分数却在最终定夺情况下给了我延期三个月的结论,片刻我便联系了导师和学校,说申诉需要申请。为此,我跟leader沟通后便立刻包了一辆车直达校园。
为什么延毕
回到学校后,教务处那边不建议提交送审,因为我的论文冗长、繁琐、晦涩且表达不清晰,虽然没有造假,也扎扎实实做出了有鲜明应用场景的实物出来,并通过了验收,但还是建议按照盲审要求进行修改。我的盲审建议我现在都能背出,丝毫不像是一个具有理工素质的老师写出来的,并且还利用了各种成语(平铺直叙、一逗到底、疑似来自翻译的原文、比比皆是、不知为何物),即使在最终给我返回的意见里也仍然秀了一下他的有语文水平,杀伤力极大。
关于延毕,我们课题组这一届盲审都很低,只有一个学生按时毕业了,两位延毕到6月份,一位延毕到11月份(我差点以为我6月也走不了)。为什么会延毕呢,我总结了一下几方面的原因:
-
对论文格式以及语言表述的漠视,个人态度问题,认为做出了实物就板上钉钉
-
参照以往学长学姐的写作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学长学姐的模式应该早就暴雷了,只是到我们这才体现出来),所以年初太盲目自信了一点
-
论文方向,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序论极其难写,而且很难串成线,论文引用方面更是难搞
-
论文内容太多太细,论文更像是一篇想让看论文的人完整复现的技术报告,创新点的突出不足
自身性格的缺陷
从延毕的历程来看,时间跨度从3月初到6月初,我反思了这几十年来自身性格的缺陷,虽然这部分在去年的年终总结中有所描述,但在这里我会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也作为一个警醒自己的标注。
-
有的时候过于盲目自信(会吃些亏,比如说毕业论文就是一个例子,太相信自己能顺利毕业了,忽视了对细节的把控),虽然60分万岁是我的宗旨,但还是需要对人生比较重要的节点留意,慎重抉择
-
拖延(在情绪不正常的情况下),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在情绪正常的时候不会有拖延的情况产生,而在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人和事后,情绪会变得不太稳定,会有tired和懈怠的感觉,这一点要 尤其注意
-
结合上一点,在面对负面事情后 ,情绪和energy上会有较大波动,不利于长期计划执行,希望能够随着自己见识和scope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平常心,越来越能推进长期计划的going on
-
不够果断勇敢,虽然我相较于以前果断很多,但还是在选择中会有所犹豫,这点后面会提及,希望之后在明确自己所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能够权衡利弊后迅速做出决策
-
内耗严重,这点还是出现在面对比较抽象的人和事后,这与前面三点有强联系
工作的选择以及初衷
6月份答辩完,我回到GE,也收到了之前NV的leader给我的电话,问我接受不接受return offer,我丝毫没有犹豫地接受了。但接收后我又思考了一周,跟据朋友的建议以及自己的期盼,最终还是reject了这个offer,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或许还是接受比较好,当然也不能从收入角度和发生的事情来当作马后炮,不过选择还是很重要的。记得当时GE leader推荐我去大城市,去钱多的,不要回去,说我最终选择的company氛围不太行(虽然最后映证他说的确实正确,与GE相比也的确如此)。加上我在一定期限的限制下想多陪外婆几年,最终选择了离家特别近的工作,这到底会不会是一个人生重要的节点呢?我想是的,但事情已经发生,已经做出选择,就得move on,即使偏离航线,也有办法达到自己的长期目标,但一定要坚持下去。
真实职场中难以理喻的人和事
我是七月份入职校招公司的,刚入职的时候每周都会坚持锻炼,下班后自我驱动,但经历了职场霸凌和不公平对待后,我的生活节奏就乱了起来(虽然还是会每周驱动自己,但已没有之前那么专注和频繁了)。我的leader是美籍华人,他目前不会负责具体的带入工作,所以我被放置到一个比较佛系的预研组,这个组基本上刚开始没有任何培养,这个组的leader让我们两个新人跟一个老员工(这个老员工来一年),我记得这个老员工对自己的收入很在意,而且对我们新人说,你学不学得到东西得看老员工给不给你东西,他是我之前包括实习生涯中遇到最抽象的同事了,在他身边干杂活每天要听他骂几百句脏话,且数据造假,而且会摆架子,给的资料不全(没办法做事),其实leader对他挺好了额,但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是要出各种污秽的语言,在他身边我们两个新人都被搞了不少心态,而且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看别的专业领域论文。因为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也没想好一个很好的沟通途径,在跟小leader委婉描述后,发现没什么效果,我便越级汇报跟部门老大表达没什么活做,也没什么培养的自身相反(在不谈及抽象的人和事)。当然,我被小leader批评了,说不能越级汇报,再跟小leader沟通感觉后续效果不佳后,便强硬了换组的想法,在两次强烈表述后,我和现任leader沟通后,终于在年底重新换到新组下面。不得不说,新leader是从欧美外企来的,很符合自己的胃口,工作方式和体验感都和之前实习类似,没有抽象的人际关系,可以专注于事情本身。
因为换组这件事,我被部门所有leader熟知,并被原来leader打了低绩效,当然个人是不认同的,但至少换了一个组,感觉还是达到了短暂的期望。有的时候,我也在感叹,有的人和事只能离远一点,因为无法改变一个人,更何况跟你不太熟的人,所谓的烂人烂事只希望以后再遇到能尽早避开,及时止损。
对拖延的思考
因为不期而遇的烂人烂事,自己的生活节奏有所打乱,即使自己write了不少技术博客,参与了一些讲座,也做了两场speeches,但还是没有达到去年对这一年的期盼。于现在的我而言,心态目前非常稳定,非常利于长期计划的执行,所以应该重新启动自己的既定计划。我其实是一个不太会拖延的人,至少本科后,但23下半年我确实感受到了拖延对自己的影响,无论是能量场、做事的专注度还是效率都有所下降,好在现在已经及时调整过来了。希望自己能继续坚持早上五点学习英语、晚上自我驱动总结、周末帮人备课带学生的节奏,并每周有固定的锻炼时间。也遵循前同事的建议,尝试涉猎一下文化领域,坚持冥想,在有规律的作息条件下让自己浮躁的心clam down下来。
未来的计划和Timeline
-
为保证高质量产出,每月一份行业技术概述+一份技术博客(丰富详实)
-
半年内将英语再提高一个台阶,熟悉更多的对话场景,听说译全面提高(用热力图的方式体现)
-
认真完成第一次的授课
-
Keep Contact with Peope in different Areas,保持对Zeitgeist的把控
-
去年的期权变现(算是个big fortune吧)
以上我会专门在自己的blog里面制造一个页面来记录完成情况,希望今年执行下来不会有什么意外,that‘s all!